PL泵 PL泵简介 PL泵泵体结构和调整

Содержание

Слайд 2

PL泵 PL泵简要概况 : PL泵是我公司近几年开发的专门用于中小功率高速发动机并满足“欧I-II ”排放法规要求的直列泵。 该泵最大许用泵端压力可达700巴,可与 95——105(含105)以下各种柴油机匹配,作为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等多种动力。

PL泵

PL泵简要概况 :
PL泵是我公司近几年开发的专门用于中小功率高速发动机并满足“欧I-II ”排放法规要求的直列泵。
该泵最大许用泵端压力可达700巴,可与 95——105(含105)以下各种柴油机匹配,作为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发电等多种动力。

Слайд 3

Слайд 4

PL泵泵体结构特点 1.整体柱塞 2.阻尼阀 3.Φ17mm的滚轮

PL泵泵体结构特点

1.整体柱塞 2.阻尼阀 3.Φ17mm的滚轮

Слайд 5

泵体整体封闭结构; 整体发兰柱塞套结构。 因此其刚性好、密封性好、缸心距25、外型总长度比A号泵小15~20mm,柱塞直径最大 Ø9.5,凸轮升程能到9,凸轮轴基园直径亦增大至Ø28。

泵体整体封闭结构;
整体发兰柱塞套结构。
因此其刚性好、密封性好、缸心距25、外型总长度比A号泵小15~20mm,柱塞直径最大 Ø9.5,凸轮升程能到9,凸轮轴基园直径亦增大至Ø28。

Слайд 6

PL泵技术参数 (与IW.A型泵系列比较) 泵型: PL IW A 缸心距: 25 25 32 缸数:

PL泵技术参数

(与IW.A型泵系列比较)
泵型: PL IW A
缸心距: 25 25 32
缸数: 4 4 3,4,6,8
柱塞直径:

9~9.5 7~9 6~9.5
凸轮轴驱动端直径: 20 20 17,20
凸轮升程: 8~9 7~9 8~9
最大供油量:(mm3/行程) 160 130 130
最高喷射压力:(巴) 800 700 700
最大单缸功率:(马力) 40 30 40
许用泵端压力:(巴) 800 700 600
Слайд 7

阻尼阀与等压阀 * 消除高喷射压力下的二次喷射,改善柴油机的排放

阻尼阀与等压阀

* 消除高喷射压力下的二次喷射,改善柴油机的排放

Слайд 8

PL泵泵体的拆装和调整 泵体部分拆卸:泵油系部件——齿杆——凸轮轴 泵 油 系 部 件:出油阀接头——出油阀偶件——柱塞 弹簧下座——柱塞弹簧——弹簧上座 ——油量控制套筒——柱塞偶件。 装配过程与之相反。 PL泵泵体部分的调整 预行程的调整主要通过改变预行程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进行。

PL泵泵体的拆装和调整

泵体部分拆卸:泵油系部件——齿杆——凸轮轴
泵 油 系 部 件:出油阀接头——出油阀偶件——柱塞
弹簧下座——柱塞弹簧——弹簧上座
——油量控制套筒——柱塞偶件。
装配过程与之相反。
PL泵泵体部分的调整
预行程的调整主要通过改变预行程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进行。

Слайд 9

T124、T125调速器 调速器内部结构 T124调速器内部结构

T124、T125调速器

调速器内部结构

T124调速器内部结构

Слайд 10

T124 调速器外部结构与调整部位

T124 调速器外部结构与调整部位

Слайд 11

T124调速器调速特性曲线 拉杆行程 S 转速N 起动加浓 行程 校正行程 标定点 怠速 停油点 NM

T124调速器调速特性曲线

拉杆行程

S

转速N

起动加浓
行程

校正行程

标定点

怠速

停油点

NM

N1

N2

起动弹簧起作用
开始点转速

起动弹簧
结束点转速

调速起作用转速

NJ

NK

NL

M

J

K

L

NH

H

Слайд 12

T124调速器的调试 1、准备工作: 油泵装在油泵试验台上,装上拉杆行程表,加足润滑油,将校正器套拧到比较伸出的位置并固定,拧紧预紧力调整螺套,将校正弹簧压紧,拧松校正行程调整螺杆,使其与校正器顶杆之间的间隙大于校正行程。用手柄拉杆钩住或顶住调速手柄,使调速器起飞转速比怠速高出100—300rpm,如无手柄拉杆,也可用怠速限位螺钉顶住调速手柄。

T124调速器的调试

1、准备工作:
油泵装在油泵试验台上,装上拉杆行程表,加足润滑油,将校正器套拧到比较伸出的位置并固定,拧紧预紧力调整螺套,将校正弹簧压紧,拧松校正行程调整螺杆,使其与校正器顶杆之间的间隙大于校正行程。用手柄拉杆钩住或顶住调速手柄,使调速器起飞转速比怠速高出100—300rpm,如无手柄拉杆,也可用怠速限位螺钉顶住调速手柄。

Слайд 13

2、调整和检查起动加浓行程: (1)、 N=100—150rpm,将此点作为齿杆的相对零位,齿杆行程表对零。 (2)、 N =350rpm,调整校正器套,使S= 3.5—4mm(规定的起动加浓行程)。 (3)、转速再降到100—150rpm,齿杆应该回到零位,轻扳停车手柄消除起动加浓行程,松开停车手柄后齿杆应该在3秒内回到零位,否则表明齿杆恢复性差,容易造成起动困难和转速不稳。 (4)、同时检查起动弹簧起作用开始点转速N1和结束点转速N2,N1应高于170rpm,否则起动困难,N2应低于怠速20rpm以上,否则怠速时起动弹簧串联起作用,容易造成游车。

2、调整和检查起动加浓行程:
(1)、 N=100—150rpm,将此点作为齿杆的相对零位,齿杆行程表对零。
(2)、 N =350rpm,调整校正器套,使S= 3.5—4mm(规定的起动加浓行程)。
(3)、转速再降到100—150rpm,齿杆应该回到零位,轻扳停车手柄消除起动加浓行程,松开停车手柄后齿杆应该在3秒内回到零位,否则表明齿杆恢复性差,容易造成起动困难和转速不稳。
(4)、同时检查起动弹簧起作用开始点转速N1和结束点转速N2,N1应高于170rpm,否则起动困难,N2应低于怠速20rpm以上,否则怠速时起动弹簧串联起作用,容易造成游车。

Слайд 14

检查齿杆位置 松开调速手柄,将停车手柄扳到低,齿杆移到停油端的绝对零位,此点与相对零位之间的行程应该在12—14mm之间。如此行程达到14.5mm(齿杆限位螺钉限制的齿杆最大行程),表明在起动加浓点齿杆已经碰到齿杆限位螺钉,滑套不能将飞块压紧到完全合拢状态,解决的办法是选用较长的齿杆连接板。如果此行程小于12mm,有可能柱塞法兰转到最大油量转角时油量仍偏小,解决的办法是选用较短的齿杆连接板。大批量生产中同一批产品应选用同一长度的齿杆连接板,目前有4种长度,分别为:31、32、33、34,用缺口表示,分别有1—4个缺口代表由小到大4种长度。

检查齿杆位置
松开调速手柄,将停车手柄扳到低,齿杆移到停油端的绝对零位,此点与相对零位之间的行程应该在12—14mm之间。如此行程达到14.5mm(齿杆限位螺钉限制的齿杆最大行程),表明在起动加浓点齿杆已经碰到齿杆限位螺钉,滑套不能将飞块压紧到完全合拢状态,解决的办法是选用较长的齿杆连接板。如果此行程小于12mm,有可能柱塞法兰转到最大油量转角时油量仍偏小,解决的办法是选用较短的齿杆连接板。大批量生产中同一批产品应选用同一长度的齿杆连接板,目前有4种长度,分别为:31、32、33、34,用缺口表示,分别有1—4个缺口代表由小到大4种长度。

Слайд 15

3、调速器起作用 N=NJ(标定转速)+30rpm,拉紧调速手柄到飞块不能起飞的位置,逐渐松开调速手柄到飞块刚开始起飞的位置,将高速限位螺钉拧到靠住调速手柄,转速降低到低于NJ再升高,检查起飞转速,应高于NJ 15—30rpm。如不满足可调整高速限位螺钉的位置。 4、标定工况的调整 N=NJ,调整柱塞发兰的角度,使各缸油量为QJ。

3、调速器起作用
N=NJ(标定转速)+30rpm,拉紧调速手柄到飞块不能起飞的位置,逐渐松开调速手柄到飞块刚开始起飞的位置,将高速限位螺钉拧到靠住调速手柄,转速降低到低于NJ再升高,检查起飞转速,应高于NJ 15—30rpm。如不满足可调整高速限位螺钉的位置。
4、标定工况的调整
N=NJ,调整柱塞发兰的角度,使各缸油量为QJ。

Слайд 16

5、校正工况的调整 N=NH(校正点转速,通常为标定转速的70% ),逐渐松开预紧力调整螺套,使齿杆向加油方向移动的行程S比规定的SH(校正行程)大0.05—0.10mm,并紧预紧力调整螺套,拧入校正行程调整螺钉,使齿杆回到规定的SH ,并紧校正行程调整螺钉。将转速从NH逐渐升高到NJ检查校正行程结束点、起作用点。如果校正行程结束点转速过低,应将预紧力调整螺套向外拧,反之向里拧。校正行程起作用点转速应低于NJ 30—100rpm,如果转速升到NJ时拉杆不回到标定的位置,即Q大于已经调好的QJ ,表明校正弹簧太硬,必需更换较软的校正弹簧。如果校正行程起作用点转速低于NJ太多,表明校正弹簧太软,会影响发动机的扭矩特性,也应该更换。

5、校正工况的调整
N=NH(校正点转速,通常为标定转速的70% ),逐渐松开预紧力调整螺套,使齿杆向加油方向移动的行程S比规定的SH(校正行程)大0.05—0.10mm,并紧预紧力调整螺套,拧入校正行程调整螺钉,使齿杆回到规定的SH ,并紧校正行程调整螺钉。将转速从NH逐渐升高到NJ检查校正行程结束点、起作用点。如果校正行程结束点转速过低,应将预紧力调整螺套向外拧,反之向里拧。校正行程起作用点转速应低于NJ 30—100rpm,如果转速升到NJ时拉杆不回到标定的位置,即Q大于已经调好的QJ ,表明校正弹簧太硬,必需更换较软的校正弹簧。如果校正行程起作用点转速低于NJ太多,表明校正弹簧太软,会影响发动机的扭矩特性,也应该更换。

Слайд 17

6、检查停油转速 N升高至油泵停油,NL (停油转速)应符合要求,如NL过高,应更换较软的调速弹簧,反之更换较硬的调速弹簧。如转速升高后不能停油,可能是齿杆行程不够,应重新检查齿杆行程。 7、怠速工况的调整 N=NM(怠速转速),放松调速手柄,调整低速限位螺钉使Q为规定的QM(怠速油量) ,加油向里拧,减油向外拧。调整后检查怠速齿杆位置应位于标定点齿杆位置的小油量方向,距离大于0.5mm。 8、检查 扳动停车手柄,各缸应能停油。

6、检查停油转速
N升高至油泵停油,NL (停油转速)应符合要求,如NL过高,应更换较软的调速弹簧,反之更换较硬的调速弹簧。如转速升高后不能停油,可能是齿杆行程不够,应重新检查齿杆行程。
7、怠速工况的调整
N=NM(怠速转速),放松调速手柄,调整低速限位螺钉使Q为规定的QM(怠速油量) ,加油向里拧,减油向外拧。调整后检查怠速齿杆位置应位于标定点齿杆位置的小油量方向,距离大于0.5mm。
8、检查
扳动停车手柄,各缸应能停油。

Слайд 18

例:4PL116调试规范

例:4PL116调试规范

Слайд 19

发动机试车 1.额定点调整:将调速手柄靠紧高速限位螺钉,如果发动机扭矩过小,向外拧校正器套,使扭矩增加到规定值,如果扭矩不随之增加,向外拧高速限位螺钉。如果发动机扭矩过大向里拧校正器套。 2.最大扭矩点调整:最大扭矩点转速和油量在油泵出厂时已调好,如果偏差较大,可做调整,方法如下:退出校正行程调整螺杆,向外拧预紧力调整螺套可使扭矩增加,反之可使扭矩减小。将扭矩调整到略大于规定值后并紧预紧力调整螺套,再拧入校正行程调整螺杆,使扭矩降低到规定值,并紧校正行程调整螺杆。如果最大扭矩调大后额定点扭矩也增加,必须换较软的校正弹簧,如外特性扭矩曲线有凹坑,可换硬的校正弹簧。

发动机试车

1.额定点调整:将调速手柄靠紧高速限位螺钉,如果发动机扭矩过小,向外拧校正器套,使扭矩增加到规定值,如果扭矩不随之增加,向外拧高速限位螺钉。如果发动机扭矩过大向里拧校正器套。
2.最大扭矩点调整:最大扭矩点转速和油量在油泵出厂时已调好,如果偏差较大,可做调整,方法如下:退出校正行程调整螺杆,向外拧预紧力调整螺套可使扭矩增加,反之可使扭矩减小。将扭矩调整到略大于规定值后并紧预紧力调整螺套,再拧入校正行程调整螺杆,使扭矩降低到规定值,并紧校正行程调整螺杆。如果最大扭矩调大后额定点扭矩也增加,必须换较软的校正弹簧,如外特性扭矩曲线有凹坑,可换硬的校正弹簧。

Слайд 20

发动机试车 3.最高空车转速调整:最高空车转速如偏高,里拧高速限位螺钉,转速随之下降,调整好后必须重新检查标定点,如减小,表明调速弹簧太硬,必须更换较软的调速弹簧。最高空车转速如偏低,可换较硬的调速弹簧。 4.怠速调整:向外拧怠速限位螺钉,可降低怠速,反之 提高怠速。

发动机试车

3.最高空车转速调整:最高空车转速如偏高,里拧高速限位螺钉,转速随之下降,调整好后必须重新检查标定点,如减小,表明调速弹簧太硬,必须更换较软的调速弹簧。最高空车转速如偏低,可换较硬的调速弹簧。
4.怠速调整:向外拧怠速限位螺钉,可降低怠速,反之 提高怠速。

Слайд 21

T126调速器

T126调速器

Слайд 22

结构:操纵部件、调速器盖部件、飞块部件、调速支架部件、张力杆部件、正校正器部件、负校正器部件七大部分。 特点:机械离心式全程调速器,杠杆比2:1,手柄操纵力很小。带负校正,亦可同时带正校正。(对应左机调速器为T123)。 工作原理:飞块推力和复位扭簧及负校正弹簧预紧力的平衡导致调速支架与负校正支架的转动,使齿杆产生位移,再通过供油量的变化改变发动机的转速,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工作点。

结构:操纵部件、调速器盖部件、飞块部件、调速支架部件、张力杆部件、正校正器部件、负校正器部件七大部分。
特点:机械离心式全程调速器,杠杆比2:1,手柄操纵力很小。带负校正,亦可同时带正校正。(对应左机调速器为T123)。
工作原理:飞块推力和复位扭簧及负校正弹簧预紧力的平衡导致调速支架与负校正支架的转动,使齿杆产生位移,再通过供油量的变化改变发动机的转速,最终达到一个平衡工作点。

Слайд 23

正负校正调速特性曲线 起动加浓行程 负校正有效行程 负校正总行程 飞块力超起动弹簧预紧力 A 支点销碰到行程调节螺钉 B 飞块力超过复位扭簧预紧力 C 滚轮碰到负校正器

正负校正调速特性曲线

起动加浓行程

负校正有效行程

负校正总行程

飞块力超起动弹簧预紧力

A

支点销碰到行程调节螺钉

B

飞块力超过复位扭簧预紧力

C

滚轮碰到负校正器

D

N1

N2

N3

N4

N4’

D’

复位扭簧起作用段

飞块力超过负校正弹簧预紧力

E

负校正弹簧起作用段

F

滚轮碰到张力杆

G

N5

N6

N7

H

N8

正校正弹簧起作用段

起作用转速

Слайд 24

负校正在试验台上的调整 1、准备工作 取出负校正器,将行程调节螺钉向外拧,使头部不突出张力杆,其他同油泵调试的准备工作。 2、预调起动加浓行程 拉紧调速手柄,保证N低于1000rpm下,调速弹簧将张力杆压在正校正顶杆上,N从100rpm逐渐上升,拉杆从起动加浓位置点向减油方向移动,直到滚轮碰到张力杆,拉杆停止移动,这一段拉杆行程为起动加浓预调行程。 起动加浓预调行程=起动加浓行程+2.8*负校正总行程 将正校正器部件拧入或拧出,可增大或减小起动加浓预调行程要求的数值。

负校正在试验台上的调整

1、准备工作
取出负校正器,将行程调节螺钉向外拧,使头部不突出张力杆,其他同油泵调试的准备工作。
2、预调起动加浓行程
拉紧调速手柄,保证N低于1000rpm下,调速弹簧将张力杆压在正校正顶杆上,N从100rpm逐渐上升,拉杆从起动加浓位置点向减油方向移动,直到滚轮碰到张力杆,拉杆停止移动,这一段拉杆行程为起动加浓预调行程。
起动加浓预调行程=起动加浓行程+2.8*负校正总行程
将正校正器部件拧入或拧出,可增大或减小起动加浓预调行程要求的数值。

Слайд 25

3、负校正总行程调整 (1)、N=800rpm,将行程调节螺杆向里拧,使拉杆向加油方向移动的行程为负校正总行程的2.8倍(负校正总行程应比负校正有效行程大0.1—0.2mm)。 (2)、N逐渐下降,N低于N4’后,拉杆向减油方向运动,检查负校正总行程,如该行程不够,将行程调节螺钉向里拧,反之向外拧。 (3)、同时应检查复位扭簧起作用转速点N3和N4’,N3应明显低于N5,否则表明复位扭簧预紧力过大,N4’应明显低于N6,否则表明复位扭簧刚度过大。

3、负校正总行程调整
(1)、N=800rpm,将行程调节螺杆向里拧,使拉杆向加油方向移动的行程为负校正总行程的2.8倍(负校正总行程应比负校正有效行程大0.1—0.2mm)。
(2)、N逐渐下降,N低于N4’后,拉杆向减油方向运动,检查负校正总行程,如该行程不够,将行程调节螺钉向里拧,反之向外拧。
(3)、同时应检查复位扭簧起作用转速点N3和N4’,N3应明显低于N5,否则表明复位扭簧预紧力过大,N4’应明显低于N6,否则表明复位扭簧刚度过大。

Слайд 26

4.完成T124调试中第2-6项调整。 5.负校正有效行程和转速范围的调整 (1)、N=N5,将负校正弹簧并紧后,将负校正器向里拧,使拉杆向减油方向移动的行程为负校正有效行程,即移动到E点。 (2)、N=N6,逐渐减小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使拉杆从E点向加油方向移动到F点,即拧入负校正器的位置,将预紧力调整螺钉固定。 (3)、N>N6后再逐渐下降,检查F点到E点的负校正有效行程和起作用转速N5和N6,负校正有效行程与负校正器拧入深度成正比,起作用转速N5与负校正弹簧预紧力成正比,N5到N6的转速范围与负校正弹簧刚度成正比。 6.完成油泵调试中的第7、8项调整。

4.完成T124调试中第2-6项调整。
5.负校正有效行程和转速范围的调整
(1)、N=N5,将负校正弹簧并紧后,将负校正器向里拧,使拉杆向减油方向移动的行程为负校正有效行程,即移动到E点。
(2)、N=N6,逐渐减小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使拉杆从E点向加油方向移动到F点,即拧入负校正器的位置,将预紧力调整螺钉固定。
(3)、N>N6后再逐渐下降,检查F点到E点的负校正有效行程和起作用转速N5和N6,负校正有效行程与负校正器拧入深度成正比,起作用转速N5与负校正弹簧预紧力成正比,N5到N6的转速范围与负校正弹簧刚度成正比。
6.完成油泵调试中的第7、8项调整。

Слайд 27

例:4PL1O7调整规范

例:4PL1O7调整规范

Слайд 28

负校正在发动机上的调整方法 1.拧出负校正器,进行外特性试验,记录N6转速下的扭矩M6,如果允许,也记录N5转速下的M5,以便了解负校正所须降低扭矩的幅度。但如果N5位于复位扭簧起作用范围内,此点已经有负校正,扭矩已经被降低,可参考无负校正油泵的发动机扭矩特性。

负校正在发动机上的调整方法

1.拧出负校正器,进行外特性试验,记录N6转速下的扭矩M6,如果允许,也记录N5转速下的M5,以便了解负校正所须降低扭矩的幅度。但如果N5位于复位扭簧起作用范围内,此点已经有负校正,扭矩已经被降低,可参考无负校正油泵的发动机扭矩特性。

Слайд 29

2.N=N5,将负校正弹簧并紧后,将负校正器向里拧,使扭矩从M5降低到M5’,将负校正器并紧。如果出现负校正器向里拧时扭矩反而增加,表明负行程不够,必须将行程调节螺钉向里拧,以加大负校正总行程,但额定点和最大扭矩点扭矩也随之增加,必须重调。 3.N=N6,逐渐减小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使扭矩上升到M6’,将预紧力调整螺钉固定。 4.N=N5,检查此点的扭矩,如此扭矩高于已经调整好的数值M5’,表明负校正弹簧刚度偏大,必须更换。但如果弹簧过软,在负校正起作用转速范围内容易出现失速现象。

2.N=N5,将负校正弹簧并紧后,将负校正器向里拧,使扭矩从M5降低到M5’,将负校正器并紧。如果出现负校正器向里拧时扭矩反而增加,表明负行程不够,必须将行程调节螺钉向里拧,以加大负校正总行程,但额定点和最大扭矩点扭矩也随之增加,必须重调。
3.N=N6,逐渐减小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使扭矩上升到M6’,将预紧力调整螺钉固定。
4.N=N5,检查此点的扭矩,如此扭矩高于已经调整好的数值M5’,表明负校正弹簧刚度偏大,必须更换。但如果弹簧过软,在负校正起作用转速范围内容易出现失速现象。

Слайд 30

T138、T152调速器 1.启动加浓 2.正校正 3.负校正 4.增压补偿

T138、T152调速器

1.启动加浓 2.正校正 3.负校正 4.增压补偿

Слайд 31

T138、T152调速器结构 T138调速器结构:操纵部件、调速器盖部件、飞块部件、调速支架部件、张力杆部件、校正器部件和增压补偿器部件共七大部分组成。 T152调速器结构:操纵部件、调速器盖部件、飞块部件、调速支架部件、张力杆部件、正校正器部件、负校正器部件和增压补偿器部件共八大部分组成。 T138:在T124调速器基础上带有增压补偿装置, (对应左机调速器为T137) T152:在T126调速器基础上带有增压补偿装置, (对应左机调速器为T151) 因此,T138的调整方法与T152类似,只需省略负校正部分的调整即可。

T138、T152调速器结构

T138调速器结构:操纵部件、调速器盖部件、飞块部件、调速支架部件、张力杆部件、校正器部件和增压补偿器部件共七大部分组成。
T152调速器结构:操纵部件、调速器盖部件、飞块部件、调速支架部件、张力杆部件、正校正器部件、负校正器部件和增压补偿器部件共八大部分组成。
T138:在T124调速器基础上带有增压补偿装置,
(对应左机调速器为T137)
T152:在T126调速器基础上带有增压补偿装置,
(对应左机调速器为T151)
因此,T138的调整方法与T152类似,只需省略负校正部分的调整即可。

Слайд 32

增压补偿器 作用: 1.降低低速扭机矩 2.降低加速烟度

增压补偿器

作用: 1.降低低速扭机矩 2.降低加速烟度

Слайд 33

增压补偿器工作原理 增压补偿器上腔进气压力与补偿器弹簧力的平衡导致膜片轴的上下移动,通过空套在起动轴上的摇臂带动齿杆移动,提供与进气量相适应的油量,以满足柴油机功率的需要,又防止低速冒烟或加速冒烟。 增压补偿器起作用转速的高低由补偿器弹簧预紧力决定,起作用转速范围由补偿器弹簧刚度决定,均可调整。 柴油机起动时,电磁阀通电,将起动轴向柴油机方向推(或往外拉),使摇臂与补偿器轴脱开,增压补偿器不起作用。

增压补偿器工作原理
增压补偿器上腔进气压力与补偿器弹簧力的平衡导致膜片轴的上下移动,通过空套在起动轴上的摇臂带动齿杆移动,提供与进气量相适应的油量,以满足柴油机功率的需要,又防止低速冒烟或加速冒烟。
增压补偿器起作用转速的高低由补偿器弹簧预紧力决定,起作用转速范围由补偿器弹簧刚度决定,均可调整。
柴油机起动时,电磁阀通电,将起动轴向柴油机方向推(或往外拉),使摇臂与补偿器轴脱开,增压补偿器不起作用。

Слайд 34

T138、T152调速器工作段示意图

T138、T152调速器工作段示意图

Слайд 35

T152调速器调速特性曲线 A B C D E F G H I J

T152调速器调速特性曲线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S

n

SA

SH

SF

SJ

SC

SM

SL

NB

NC

NM

M

ND

NE

NF

NG

NH

NI

NJ

NK

NL

起动加浓

增压补偿

负校正

正校正

Слайд 36

T138、T152调速器在试验台上的调整 1.准备工作 不装增压补偿器,油泵装在油泵试验台上,接上拉杆行程表,加足润滑油。预调好校正器部件。 2、齿杆“0”位的确定及齿杆总行程检查 N=125rpm,给调速手柄一定预紧力,用手将齿杆推向最大油量方向,松开后齿杆的自由位置SA即齿杆“0”位。检查齿杆总行程应为11~14mm,行程不够是齿圈错齿,必须排除。

T138、T152调速器在试验台上的调整

1.准备工作
不装增压补偿器,油泵装在油泵试验台上,接上拉杆行程表,加足润滑油。预调好校正器部件。
2、齿杆“0”位的确定及齿杆总行程检查
N=125rpm,给调速手柄一定预紧力,用手将齿杆推向最大油量方向,松开后齿杆的自由位置SA即齿杆“0”位。检查齿杆总行程应为11~14mm,行程不够是齿圈错齿,必须排除。

Слайд 37

3.起动加浓行程调整 3.1无负校正(T137、T138)的起动加浓行程调整: 压紧调速手柄,N=800rpm,调整校正器部件使S为规定的起动加浓行程。 检查起动弹簧起作用开始点转速NB和结束点转速NC,NB应高于170rpm,否则起动困难,NC应低于怠速20rpm以上,否则容易造成游车。 3.2有负校正(T151、T152)的起动加浓行程调整: N=800rpm,调整校正器部件使预调起动加浓行程=起动加浓行程+2.8*负校正总行程。 将负校正行程调节螺钉向里拧,使齿杆向加油方向走到规定的起动加浓行程。

3.起动加浓行程调整
3.1无负校正(T137、T138)的起动加浓行程调整:
压紧调速手柄,N=800rpm,调整校正器部件使S为规定的起动加浓行程。 检查起动弹簧起作用开始点转速NB和结束点转速NC,NB应高于170rpm,否则起动困难,NC应低于怠速20rpm以上,否则容易造成游车。
3.2有负校正(T151、T152)的起动加浓行程调整:
N=800rpm,调整校正器部件使预调起动加浓行程=起动加浓行程+2.8*负校正总行程。
将负校正行程调节螺钉向里拧,使齿杆向加油方向走到规定的起动加浓行程。

Слайд 38

4.起作用转速的调整 调整高速限位螺钉使调速器起作用转速符合规定 值。 5.标定油量的调整 在标定转速时,调整各缸法兰套,使油量及均匀 度符合规定值。 6.停油转速的检查 N升高,停油转速应符合要求。 7.恢复油量的检查 N降至标定转速,油量应仍符合要求。 8.正校正工况的调整 N为正校正转速,调整正校正弹簧预紧力和校正 行程限位螺钉,使齿杆行程符合要求。

4.起作用转速的调整
调整高速限位螺钉使调速器起作用转速符合规定
值。
5.标定油量的调整
在标定转速时,调整各缸法兰套,使油量及均匀
度符合规定值。
6.停油转速的检查
N升高,停油转速应符合要求。
7.恢复油量的检查
N降至标定转速,油量应仍符合要求。

8.正校正工况的调整
N为正校正转速,调整正校正弹簧预紧力和校正
行程限位螺钉,使齿杆行程符合要求。
Слайд 39

9、负校正工况的调整 (注意:T138调整时此项略) 9.1负校正有效行程(SF-SH)的调整 调速手柄位置不变,N=NF(负校正考核转速),负校正弹簧并紧约1.5圈,拧入负校正部件,使SF (负校正有效行程)为规定值。 9.2负校正起作用转速(NG)的调整 N=NG,减小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使齿杆回到无负校正前的行程SH。最后检查整个N-S曲线走向应符合要求,否则重新调整或更换负校正弹簧后再调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9、负校正工况的调整
(注意:T138调整时此项略)
9.1负校正有效行程(SF-SH)的调整
调速手柄位置不变,N=NF(负校正考核转速),负校正弹簧并紧约1.5圈,拧入负校正部件,使SF (负校正有效行程)为规定值。
9.2负校正起作用转速(NG)的调整
N=NG,减小负校正弹簧预紧力,使齿杆回到无负校正前的行程SH。最后检查整个N-S曲线走向应符合要求,否则重新调整或更换负校正弹簧后再调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Слайд 40

10、怠速油量的调整 N为NM (怠速转速),放松调速手柄,调整怠速限位螺钉使各缸油量及不均匀度符合规定值。检查怠速停油转速应小于{NM +150rpm}。 11、增压补偿器调整 11.1增压补偿行程(SD-SE)的调整 装上增压补偿器,转速ND,调整补偿行程调节螺钉,使齿杆行程为规定的SD,不够则须在增压补偿器与调速器之间垫预行程调整垫片。 11.2补偿器弹簧预紧力调整 转速NE,通入规定气压,调整弹簧预紧力,使齿杆为规定行程SE。逐渐降气压,齿杆行程应减小,气压为零时,齿杆行程应回到SD。

10、怠速油量的调整
N为NM (怠速转速),放松调速手柄,调整怠速限位螺钉使各缸油量及不均匀度符合规定值。检查怠速停油转速应小于{NM +150rpm}。
11、增压补偿器调整
11.1增压补偿行程(SD-SE)的调整
装上增压补偿器,转速ND,调整补偿行程调节螺钉,使齿杆行程为规定的SD,不够则须在增压补偿器与调速器之间垫预行程调整垫片。
11.2补偿器弹簧预紧力调整
转速NE,通入规定气压,调整弹簧预紧力,使齿杆为规定行程SE。逐渐降气压,齿杆行程应减小,气压为零时,齿杆行程应回到SD。

Слайд 41

12、加速性检查 NM下向加油方向扳动调速手柄至约1/3油门位置,齿杆应向加油方向走过大于0.5mm的行程。 13、齿杆恢复性检查 转速起动转速,将起动轴推到底,齿杆应回零位。扳动停车手柄,齿杆应该在3秒内回到零位。 14、起动油量检查 起动转速时检查起动油量符合规定值。 15、起动电磁阀检查 装上起动电磁阀,起动转速时,电磁阀通电,齿杆应回到零位。

12、加速性检查
NM下向加油方向扳动调速手柄至约1/3油门位置,齿杆应向加油方向走过大于0.5mm的行程。
13、齿杆恢复性检查
转速起动转速,将起动轴推到底,齿杆应回零位。扳动停车手柄,齿杆应该在3秒内回到零位。
14、起动油量检查
起动转速时检查起动油量符合规定值。
15、起动电磁阀检查
装上起动电磁阀,起动转速时,电磁阀通电,齿杆应回到零位。

Слайд 42

例:4PL212调整规范

例:4PL212调整规范

Слайд 43

产品维护保养

产品维护保养

Слайд 44

产品维护保养

产品维护保养

Слайд 45

维修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使用纯正本公司配件,装拆闷盖、柱塞、挺柱体,必须使用专用工具。 待装配零件必须清洗干净,并保证装配现场清洁。 保证装配尺寸;紧固件必须按拧紧力矩要求拧紧。 O型圈、高压密封垫圈、开口挡圈、止退垫片等件一次性使用,重新装配时,必须更换新件。 调整前凸轮轴腔须加机油,上机在发动机发动前需先加机油,以确保良好的润滑。 调整参数须按规范要求。(更换柱塞必须检查预行程) 柱塞套两边的预行程调整垫片必须等高,每边只准装一片。 在柴油机上,各限位螺钉的位置只能微调。

维修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使用纯正本公司配件,装拆闷盖、柱塞、挺柱体,必须使用专用工具。
待装配零件必须清洗干净,并保证装配现场清洁。
保证装配尺寸;紧固件必须按拧紧力矩要求拧紧。
O型圈、高压密封垫圈、开口挡圈、止退垫片等件一次性使用,重新装配时,必须更换新件。
调整前凸轮轴腔须加机油,上机在发动机发动前需先加机油,以确保良好的润滑。
调整参数须按规范要求。(更换柱塞必须检查预行程)
柱塞套两边的预行程调整垫片必须等高,每边只准装一片。
在柴油机上,各限位螺钉的位置只能微调。

Слайд 46

无锡威孚简明“三包”条例 根据国家《质量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和国经贸质[1998]123号文件,凡合格的产品在保用期内,在正确使用情况下,由于产品设计、制造、材料等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由本公司负责包修、包换、包退。“三包”的原则是:以修为主,修理后应达到出厂时的性能要求。随车购买本公司产品的保用期(或行驶里程)按整车对油泵油嘴产品的“三包”期执行,无明确规定的多缸机按1年内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公里执行(二者同时成立,否则“三包”期即告结束)。柱塞、出油阀、喷油嘴“三包”期为3000公里,偶件磨损不在正常三包范围 。 “三包”范围: a)产品本身制造原因造成的零部件故障。 b)因柴油机性能差异所需的油泵调整。 不属“三包”范围: a)因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油(含有杂质和水)造成偶件非正常磨损 而引起的油泵故障。 b)用户私自维修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或性能故障。 c)用户缺乏保养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或性能故障。 d)由于购买者存放保管不当所造成的产品损坏。 e)由于用户改装、超速、超载使用而造成的产品故障。

无锡威孚简明“三包”条例

根据国家《质量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和国经贸质[1998]123号文件,凡合格的产品在保用期内,在正确使用情况下,由于产品设计、制造、材料等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由本公司负责包修、包换、包退。“三包”的原则是:以修为主,修理后应达到出厂时的性能要求。随车购买本公司产品的保用期(或行驶里程)按整车对油泵油嘴产品的“三包”期执行,无明确规定的多缸机按1年内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公里执行(二者同时成立,否则“三包”期即告结束)。柱塞、出油阀、喷油嘴“三包”期为3000公里,偶件磨损不在正常三包范围 。
“三包”范围:
a)产品本身制造原因造成的零部件故障。
b)因柴油机性能差异所需的油泵调整。
不属“三包”范围:
a)因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油(含有杂质和水)造成偶件非正常磨损 而引起的油泵故障。
b)用户私自维修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或性能故障。

c)用户缺乏保养造成的零部件损坏或性能故障。
d)由于购买者存放保管不当所造成的产品损坏。
e)由于用户改装、超速、超载使用而造成的产品故障。
Слайд 47

无锡威孚简明“三包”条例 注:对于以下情况之一,本公司也不承担保修责任 1)产品“三包”手续不齐全者不予“三包”服务 2)油泵型号与发动机不匹配,造成发动机性能下降。 3)用户拒绝、阻止维修者正常检查、分析鉴定故障。 4)发生事故后,用户未在第一时间通知厂方,自行修理换件或自行拆检导致故障现场被破坏,无法进行鉴定分析。产品“三包”条例细则请向威孚公司及威孚公司全国服务站查询;产品“三包”服务时用户的“三包”手续一定要齐全(包括整车、整机的走合保养卡及购机发票或购买油泵的发票)。 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0510—82702013 传真:0510—82701347

无锡威孚简明“三包”条例

注:对于以下情况之一,本公司也不承担保修责任
1)产品“三包”手续不齐全者不予“三包”服务
2)油泵型号与发动机不匹配,造成发动机性能下降。
3)用户拒绝、阻止维修者正常检查、分析鉴定故障。
4)发生事故后,用户未在第一时间通知厂方,自行修理换件或自行拆检导致故障现场被破坏,无法进行鉴定分析。产品“三包”条例细则请向威孚公司及威孚公司全国服务站查询;产品“三包”服务时用户的“三包”手续一定要齐全(包括整车、整机的走合保养卡及购机发票或购买油泵的发票)。
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0510—82702013
传真:0510—827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