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商品服务市场分析

Содержание

Слайд 2

5.1.2 市场基本类型 第一节 市场与博弈 5.1.1 市场与博弈 市场作为商品与服务的交换场所,同时也是居民、企业相互之间及各自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博弈的场所,所以企业行为的市场分析本质上是博弈论方法。

5.1.2 市场基本类型

第一节 市场与博弈

5.1.1 市场与博弈

市场作为商品与服务的交换场所,同时也是居民、企业相互之间及各自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博弈的场所,所以企业行为的市场分析本质上是博弈论方法。

Слайд 3

5.1.3 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1、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利益冲突的各方如何决策才能实现各自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其核心思想是博弈。 2、 博弈(Game)是由局中人、策略、局势和支付函数四要素组成的。局中人是参加比赛的各方;策略是局中人参加比赛的方法;局势是由不同局中人的策略组合;支付函数是局中人定义在局势集合上的效用函数。用专业术语说,博弈即四元组: 其中 为 个局中人, 为第 个局中人的策略集,

5.1.3 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1、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利益冲突的各方如何决策才能实现各自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其核心思想是博弈。
2、 博弈(Game)是由局中人、策略、局势和支付函数四要素组成的。局中人是参加比赛的各方;策略是局中人参加比赛的方法;局势是由不同局中人的策略组合;支付函数是局中人定义在局势集合上的效用函数。用专业术语说,博弈即四元组:
其中 为 个局中人, 为第 个局中人的策略集, 为局中人

的一个策略, 为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一个局势, 为第 个局中人定义在局势 上的支付函数。
Слайд 4

例5.1.1 石头、剪子、布游戏: 5.1.4 博弈的基本类型: 1、二人博弈与多人博弈 2、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3、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4、静态博弈与非静态博弈

例5.1.1 石头、剪子、布游戏:

5.1.4 博弈的基本类型:
1、二人博弈与多人博弈
2、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3、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4、静态博弈与非静态博弈

Слайд 5

5.1.5 博弈的均衡解:局中人的最满意策略。 1、优势策略:不管对手采取什么策略,都能给该竞争者带来最大支付的策略。例5.1.2, 广告战: 2、 纳什均衡:对手策略既定时,局中人选择的最优决策。例5.1.3,B有优势均衡:做广告,A有两个纳什均衡解。

5.1.5 博弈的均衡解:局中人的最满意策略。


1、优势策略:不管对手采取什么策略,都能给该竞争者带来最大支付的策略。例5.1.2, 广告战:

2、 纳什均衡:对手策略既定时,局中人选择的最优决策。例5.1.3,B有优势均衡:做广告,A有两个纳什均衡解。

Слайд 6

5.1.6 博弈论的一些重要应用 2 、 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 交待还是不交待? 1 、 合谋还是不合谋(To

5.1.6 博弈论的一些重要应用

2 、 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 交待还是不交待?

1 、 合谋还是不合谋(To Collude or

Not to Collude):合谋还是不?

双方都有优势均衡解:都交代,但双方都判5年。
只有通过合作或利他才能得到另一优势均衡解即不交待,此时社会福利才能改进:各判1年。
利他主义导致福利改进。

双方都有优势均衡解:不提价。
本来双方可通过合谋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合谋是很难成功:每一方都希望欺骗 对方来获得自身最大利益,结果两人都失去了最大利益机会。

Слайд 7

3 、污染博弈 (The Pollution Game): 低污染还是高污染? 4 、 致命的军备竞争(Deadly Arms Races):参与国都不知道他国的军备状况,为了本国安全它们的优势策略都是军备扩张,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各国提高本国安全的博弈行为增加了全球的人造风险。 双方都有优势均衡解:高污染。市场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 胜者全得博弈(The Winner-Take-All Game).就是在所有竞争者中只有一个或几个胜者,他们获得全部报酬而其他人一无所获。如娱乐、体育、法律诉讼等。结果有两个:一是诱使大量有均等机会的人都进入这些行业,二是严重增加了这些行业的收入分配不公。(A弱于B)

3 、污染博弈 (The Pollution Game): 低污染还是高污染?

4 、 致命的军备竞争(Deadly Arms Races):参与国都不知道他国的军备状况,为了本国安全它们的优势策略都是军备扩张,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各国提高本国安全的博弈行为增加了全球的人造风险。

双方都有优势均衡解:高污染。市场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 胜者全得博弈(The

Winner-Take-All Game).就是在所有竞争者中只有一个或几个胜者,他们获得全部报酬而其他人一无所获。如娱乐、体育、法律诉讼等。结果有两个:一是诱使大量有均等机会的人都进入这些行业,二是严重增加了这些行业的收入分配不公。(A弱于B)
Слайд 8

第二节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 5.2.1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1、完全自由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就是任何居民和企业都不能通过博弈干预市场价格,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调节自己的经济行为。 2、基本特点: 1)居民和企业的大量性; 2)产品无差异; 3)要素自由进出; 4)完全信息与完全理性。 例6.1.1 农产品市场。

第二节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

5.2.1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1、完全自由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就是任何居民和企业都不能通过博弈干预市场价格,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调节自己的经济行为。
2、基本特点:
1)居民和企业的大量性;
2)产品无差异;
3)要素自由进出;
4)完全信息与完全理性。
例6.1.1 农产品市场。

Слайд 9

3、 行业需求曲线与企业需求曲线: 1)市场需求线与行业供给线决定市场均衡价格; 2)任何企业都不能影响均衡价格,只能根据均衡价格决定自己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因此企业的需求线是一条价格为均衡价格的水平线。 P D2 S P d1 q 0

3、 行业需求曲线与企业需求曲线:
1)市场需求线与行业供给线决定市场均衡价格;
2)任何企业都不能影响均衡价格,只能根据均衡价格决定自己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因此企业的需求线是一条价格为均衡价格的水平线。

P

D2

S

P

d1

q

0

Q

0

市场需求线

企业需求线

D1

d2

行业供给线

Слайд 10

4、 收益线 总收益:TR=Pq; 边际收益:MR=△TR/△q=P; 平均收益:AR=P; 性质: 边际收益线与平均收益线重合, 即:MR=AR=P。 TR MR=AR=P P

4、 收益线
总收益:TR=Pq;
边际收益:MR=△TR/△q=P;
平均收益:AR=P;
性质:
边际收益线与平均收益线重合,
即:MR=AR=P。

TR

MR=AR=P

P

0

q

5.2.2 企业短期行为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企业短期内不能调整生产技术,外部市场价格和自身技术水平完全决定了企业的盈亏状况和企业的供给线。

Слайд 11

2、均衡条件:MC=MR=AR=P P 0 q AC AVC E PE qE ACE MC

2、均衡条件:MC=MR=AR=P

P

0

q

AC

AVC

E

PE

qE

ACE

MC

MR=AR=P

1)MC=PE>ACE,企业盈利:

2)MC=PE=ACE,不盈不亏:

0 qE q

P

PE=ACE

E

MC

AC

AVC

MR=AR=P

Слайд 12

P 0 q AC AVC E PE qE ACE MC MR=AR=P

P

0

q

AC

AVC

E

PE

qE

ACE

MC

MR=AR=P

3)AVCE企业亏损,但能弥补可变成本,企业坚持生产:

4)AVCE=MC=PE

0 qE q

P

PE

E

MC

AC

AVC

MR=AR=P

ACE

Слайд 13

P 0 q AC AVC E PE qE ACE MC MR=AR=P

P

0

q

AC

AVC

E

PE

qE

ACE

MC

MR=AR=P

5)MC=PE

AVCE

3、 企业短期供给线(Firm’s Supply Curve):
企业边际成本线在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即:

P

PE

E

P=MC

AC

AVC

MR=AR=P

q

0

Слайд 14

4、 行业供给线(Market Supply):企业供给线的水平相加,但由于企业技术水平不同,起加点不同。 0 5 10 15 0 5 10 15

4、 行业供给线(Market Supply):企业供给线的水平相加,但由于企业技术水平不同,起加点不同。

0 5 10 15

0 5 10 15

0

5 10 15 20 25

80
60
40
20

P

P

P

4

11

4

11

80
60
40
20

80
60
40
20

Firm A’s Supply

Firm B’s Supply

Market Supply:

Слайд 15

5、 生产者剩余(PS:Producer’s Surplus) 含义:企业的销售收益与为了获得这些收益而愿意支付的成本二者之间的差额叫生产者剩余,企业短期内只要能弥补可变成本就愿意生产,故生产者剩余为: P 0 qE q AC AVC E

5、 生产者剩余(PS:Producer’s Surplus)

含义:企业的销售收益与为了获得这些收益而愿意支付的成本二者之间的差额叫生产者剩余,企业短期内只要能弥补可变成本就愿意生产,故生产者剩余为:

P

0 qE q

AC

AVC

E

PE

ACE

MC

MR=AR=P

AVCE

PS=

π
+
FC

一般地,生产者剩余等于夹在市场价格线与企业供给线之间区域的面积。

0 q

PE

P

PS

Слайд 16

5.2.3企业的长期均衡与长期供给线 1、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长期行为 1)企业在长期内可通过要素替代把成本降低到长期成本LAC的最低点。 2)企业在长期成本最低点的盈亏状况决定营业还是退出。 3)长期内企业的进出状况影响市场总供给,从而影响市场均衡价格,反过来又影响着企业的进出。 4)市场均衡价格和企业的长期成本共同决定着企业的长期供给线。 2、 企业从短期到长期的调整: 0 q1 q3

5.2.3企业的长期均衡与长期供给线
1、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长期行为
1)企业在长期内可通过要素替代把成本降低到长期成本LAC的最低点。
2)企业在长期成本最低点的盈亏状况决定营业还是退出。
3)长期内企业的进出状况影响市场总供给,从而影响市场均衡价格,反过来又影响着企业的进出。
4)市场均衡价格和企业的长期成本共同决定着企业的长期供给线。

2、 企业从短期到长期的调整:

0 q1 q3 q

SAC1

D1

B3

SMC1

SMC3

SAC3

LMC

LAC

MC AC

P

0 Q

AC

PE

E

S

D

d

Слайд 17

3、 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Long-run Zero-profit Equilibrium): PE=MR=AR=LAC=LMC=SMC=SAC=利润为0点 1)行业内企业盈利,外部企业进入,行业总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2)行业内企业亏损,内部企业退出,行业总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P PA PE 0

3、 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Long-run Zero-profit Equilibrium):
PE=MR=AR=LAC=LMC=SMC=SAC=利润为0点

1)行业内企业盈利,外部企业进入,行业总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2)行业内企业亏损,内部企业退出,行业总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

P

PA

PE

0

q

0

q

q

0

0

q

P

LMC

AC MC

B

E

E

A

E

E

PB

LAC

AC MC

LAC

LMC

MR=LMC=P

PE

MR=LMC=P

SA

SB

D

SB

SA

D

Слайд 18

4、完全竞争市场产业的长期供给线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进出会影响要素需求,进而影响要素价格,最终影响企业成本,使企业的均衡点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和产业的长期供给线有不同形式。可按成本不变、成本递增和成本递减产业三种情况来分析。 1)成本不变产业: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 PE 0 q q 0 DA AC MC

4、完全竞争市场产业的长期供给线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进出会影响要素需求,进而影响要素价格,最终影响企业成本,使企业的均衡点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和产业的长期供给线有不同形式。可按成本不变、成本递增和成本递减产业三种情况来分析。

1)成本不变产业: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

PE

0

q

q

0

DA

AC MC

B

E

A

PB

LAC

LMC

P=Min LAC

SA

DB

P

C

成本不变产业就是这样一种产业,其产量变化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影响要素的价格,因而不影响边际成本 MC 和平均成本 AC ,从而企业的均衡点保持不变,产业长期供给线为一条水平线P=Min LAC (AC).

PA

SB

SB

S

qE

Слайд 19

2)成本递增产业:竞争使要素价格上升,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上升。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3)成本递减产业:竞争使要素价格下降,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例如原材料恶性价格竞争。 PE 0 q q 0 DA AC MC B

2)成本递增产业:竞争使要素价格上升,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上升。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3)成本递减产业:竞争使要素价格下降,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例如原材料恶性价格竞争。

PE

0

q

q

0

DA

AC MC

B

E

A

PA

LAC

LMC

SA

DB

P

C

PB

SC

P

P

0

0

q

q

P

SB

SC


LMC

LAC

LMC

LAC


C

C

C

A

E

PE

PE´

PB

S

DA

DA

DA

DB

B

PE´

SA

SB



S

Слайд 20

5.2.4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公平 1、经济总剩余度量的效率 1) 经济总剩余(ES:Economic Surplus)=消费者剩余(CS)+生产者剩余(PS),即:ES=CS+PS。 2) 经济总剩余最大化(Maximizing Economic Surplus). 3)

5.2.4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公平
1、经济总剩余度量的效率
1) 经济总剩余(ES:Economic Surplus)=消费者剩余(CS)+生产者剩余(PS),即:ES=CS+PS。
2) 经济总剩余最大化(Maximizing Economic Surplus).
3) 帕雷特最优(Pareto Efficiency)。

P

0

Q

CS

+

S

D

PS

ES=

Слайд 21

例5.2.1 二人市场的效率 假定:1)只有一个企业和一个消费者;2)消费者是效用最大化者,收入的边际效用为1,则其需求函数为边际效用函数。3)企业为利润最大化者,其供给函数为边际成本线。 分析:1)消费者按最后一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为商品定价,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即:P=MU(Q);2)企业按最后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为商品定价,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即:P=MC(Q);3)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必有:MU(QE)=PE=MC(QE),此时经济总剩余达到最大化。即完全自由竞争的二人经济有效率。 P 0 Q QE D S F

例5.2.1 二人市场的效率
假定:1)只有一个企业和一个消费者;2)消费者是效用最大化者,收入的边际效用为1,则其需求函数为边际效用函数。3)企业为利润最大化者,其供给函数为边际成本线。
分析:1)消费者按最后一单位消费的边际效用为商品定价,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即:P=MU(Q);2)企业按最后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为商品定价,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即:P=MC(Q);3)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必有:MU(QE)=PE=MC(QE),此时经济总剩余达到最大化。即完全自由竞争的二人经济有效率。

P

0

Q

QE

D

S

F

F

E

PE

MU(QE)=PE=MC(QE)

CS

PS

VC

FC

多生产导致的福利损失

Слайд 22

3、 边际成本定价的作用: 1)市场上有效配置供需关系: MC=P=MU 2)最大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P=MC。 3)最大发挥收入的福利效果:MP=MU 4)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进行生产: P1/P2=MC1/MC2。 P 0 Q

3、 边际成本定价的作用:
1)市场上有效配置供需关系:
MC=P=MU
2)最大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P=MC。
3)最大发挥收入的福利效果:MP=MU
4)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进行生产:
P1/P2=MC1/MC2。

P

0

Q

D

S

CS

PS

Q2

A

Q1

B

X1

X2

2、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1)消费与
交换:
2)分配
3)生产:
4)一般均衡:

X1A

X2A

X1B

X2B

Edgeworth盒:效率

Слайд 23

4、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有效率与不公平 1)消费者之间不公平:同样的购买价格,但有不同的消费者剩余。 2)生产者之间不公平:同样的销售价格不同的生产者剩余; 3)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也不公平:供需弹性的不同可导致二者占有的经济总剩余不同; 4)关键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公。 P 0 P D S CS PS 供给缺乏弹性但非垄断

4、 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有效率与不公平
1)消费者之间不公平:同样的购买价格,但有不同的消费者剩余。
2)生产者之间不公平:同样的销售价格不同的生产者剩余;
3)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也不公平:供需弹性的不同可导致二者占有的经济总剩余不同;
4)关键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公。

P

0

P

D

S

CS

PS

供给缺乏弹性但非垄断

Слайд 24

5 公平与效率:经济学永恒的课题 1)政府在解决公平问题上 的低效率: 税收政策与价格管制。 2)公平观念的规范内含: (1) 按要素分配意义上的公平 (取决于要素供需关系); ( 2)收入分配意义上的公平:按

5 公平与效率:经济学永恒的课题
1)政府在解决公平问题上
的低效率:
税收政策与价格管制。
2)公平观念的规范内含:
(1) 按要素分配意义上的公平
(取决于要素供需关系);
( 2)收入分配意义上的公平:按
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按劳分
配的公平与不公)。

3)“天赋人权”意义上的公平。
3)公平与效率:经济学永恒
的课题(效率基础上的公平与
不公的低效率)。

P

0

Q


S

D

B

G

E

F

D

C

A

P

0

Q


S

D

B

G

E

F

D

C

A

税收政策

最高限价

Слайд 25

第三节 不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5.3.1 不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特点 1、不完全自由竞争市场(Im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就是买方或卖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价格。操纵者在市场需求线上选择一个价格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按不完全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垄断(Monopoly)、寡头(Oligopoly)和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三种基本形式。 自由竞争 寡头 垄断

第三节 不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5.3.1 不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特点

1、不完全自由竞争市场(Im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就是买方或卖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价格。操纵者在市场需求线上选择一个价格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按不完全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垄断(Monopoly)、寡头(Oligopoly)和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三种基本形式。

自由竞争

寡头

垄断

P

P

P

0

Q

0

Q

Q

A

B

PB

PA

D

D

d

d

D

2、不完全自由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

Слайд 26

3、不完全竞争市场产生的原因 1)市场需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关系: P P P 0 Q 0 Q 0 AC

3、不完全竞争市场产生的原因

1)市场需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关系:

P

P

P

0

Q

0

Q

0

AC

MC

D

D

D

MC

AC

MC

AC

完全自由竞争:固定成本低,因而规模经济产量小,需要很多企业共同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寡头:固定成本较高,因而规模经济产量较大,需要几个企业共同生产,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垄断:固定成本很高高,因而规模经济产量很大,只需要一个企业共同生产,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QE

QD

QD

QE

QE>QD

2)进入堡垒(barriers to Entry):

1)法律限制: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特许经营权;2) 高进入成本;
3)广告与产品差异

Слайд 27

4、不完全竞争的本质(The nature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1)不完全市场不同于完全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根本标志是策略互动:在成本障碍、进入堡垒两方面和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不同,但和垄断市场相同。但在策略互动上既不同于自由竞争市场,又不同于垄断市场:前一种情况下任何企业都影响不了其它企业,后一种情况下没有其它企业。 2)策略互动(Strategic interaction) 即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会引起其它企业的反应,这反过来又会对原企业产生影响。因此不完全市场上任一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要考虑需求约束、企业自身的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其它企业的反应。 3)博弈行为(Game theory) 是研究利益冲突但又相互影响的各方如何行动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学问。不完全市场存在策略互动,所以必须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本章仅利用它的一些基本思想分析寡头和垄断竞争行为。

4、不完全竞争的本质(The nature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1)不完全市场不同于完全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根本标志是策略互动:在成本障碍、进入堡垒两方面和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不同,但和垄断市场相同。但在策略互动上既不同于自由竞争市场,又不同于垄断市场:前一种情况下任何企业都影响不了其它企业,后一种情况下没有其它企业。
2)策略互动(Strategic interaction) 即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会引起其它企业的反应,这反过来又会对原企业产生影响。因此不完全市场上任一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要考虑需求约束、企业自身的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其它企业的反应。
3)博弈行为(Game theory) 是研究利益冲突但又相互影响的各方如何行动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学问。不完全市场存在策略互动,所以必须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本章仅利用它的一些基本思想分析寡头和垄断竞争行为。

Слайд 28

P 0 0 q=Q d=D=AR MR TR q=Q A 1、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 收益线

P

0

0

q=Q

d=D=AR

MR

TR

q=Q

A

1、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
收益线

1)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
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线重合于市场需求线,即:
AR=P;
3)边际收益线和市场需求线有共同点
(0,P(0))且在平均收益线下方;
4)总收益线在MR>0时上升, MR<0时下
降, MR=0时达到极大值。

例5.3.1 设市场需求线为

则:

5.3.2 完全垄断市场

Q*

Слайд 29

2、完全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 1)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由于 ,且垄断企业 可完全操纵市场价格,因此它可操纵总需求曲线选择一个价格,使得: 2)成本加价定价原则: P 0 q=Q 0 q=Q

2、完全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

1)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由于 ,且垄断企业
可完全操纵市场价格,因此它可操纵总需求曲线选择一个价格,使得:

2)成本加价定价原则:

P

0

q=Q

0

q=Q

d=D=AR

MR

MC

AC

G

F

TC

TR

3)没有短期供给线:由于垄断厂商的价格控制,不存在价格与产量之间的确定关系。所有不完全竞争企业都不存在供给线。

QE

P

Слайд 30

SAC 0 q=Q d=D=AR MR LMC LAC G F 3、 完全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SAC

0

q=Q

d=D=AR

MR

LMC

LAC

G

F

3、 完全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PS

P

PL

LAC

SMC

SAC

QS

QL

1)短期内垄断企业可能是亏损的:
虽然可以制定垄断高价,但低效率使它的短期平均成本高于平均收益;
2)长期内垄断企业在长期成本线上生产,1)仍然亏损,被其它垄断者取代;2)扭亏为盈;3)获得更多长期垄断利润。
3)垄断企业没有长期供给线。

1)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就是垄断者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对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手机双向收费,会员价与非会员价等。价格歧视不仅是垄断企业的重要定价方式,也是一切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方式之一。

4、完全垄断企业的价格歧视

Слайд 31

例5.3.2* (1)老客户需求弹性较小 (2)新客户需求弹性较大 60 P P 0 q 60 60 20

例5.3.2* (1)老客户需求弹性较小 (2)新客户需求弹性较大

60

P

P

0

q

60

60

20

PE=30

30

42

18

30

30

15

无歧视:20*42+20*18=1200;

有歧视:30*30+15*30=1350;

假定:1)企业的成本为0,因此收益最大化销量也为利润最大化销量;
2)老客户相对于新客户需求弹性较小,从而对老客户定较高价格利润增加而对新客户定较低价格利润增加。
分析:1)若按MR=MC原则定价为30,则总利润为π=30*(30+0)=900;
2) 若给新老客户都定价为20,则总利润为π=20*(42+18)=1200;
3) 若老客户定价30而新客户15,则π=30*30+15*30=1325。
显然:价格歧视的利润最大。

Слайд 32

2)价格歧视的基本类型 (1)一级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如整批与零售; (3)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如例5.3.2。 0 P Q 一级价格歧视 0 P Q 二级价格歧视

2)价格歧视的基本类型
(1)一级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如整批与零售;
(3)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如例5.3.2。

0

P

Q

一级价格歧视

0

P

Q

二级价格歧视

Слайд 33

(4)二重价,先收一笔启动费然后按消费单位收费,如入网费与通话费; (5)时间差价与高峰负荷价:对不同消费时间收取不同的价格,如电影票; (6)压质差价:有意降低产品质量并对不同质量收取不同的价格。 如中国售房策略。 (7)搭配价与关联价:前者是把好坏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强行销售,后者则是把相关商品放在一起销售。

(4)二重价,先收一笔启动费然后按消费单位收费,如入网费与通话费;
(5)时间差价与高峰负荷价:对不同消费时间收取不同的价格,如电影票;
(6)压质差价:有意降低产品质量并对不同质量收取不同的价格。
如中国售房策略。
(7)搭配价与关联价:前者是把好坏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强行销售,后者则是把相关商品放在一起销售。

Слайд 34

3)价格歧视的后果:不公平但也有效率。 0 P Q S D P 0 S D Q 完全自由竞争的效率 垄断(一级价格歧视)的效率 CS CS

3)价格歧视的后果:不公平但也有效率。

0

P

Q

S

D

P

0

S

D

Q

完全自由竞争的效率

垄断(一级价格歧视)的效率

CS


CS

Слайд 35

1)寡头(Oligopoly) 就是两个或几个企业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按照策略互动的方式把寡头分为勾结型寡头和非勾结型寡头。 2)勾结型寡头(Collusion)就是几个企业为了减少相互竞争带来的利润损失,通过公开的或默契的方式联合起来操纵价格与产量、瓜分市场份额或制定商业决策,然后相互间分配利润的经济行为。 3)非合勾结寡头(No collusion)就是企业仅按照自己的目标行动,和其它企业没有公开或默契的合作,企业的策略互动仅仅是按其它企业的行为调整自己行为造成的。 1、寡头的特点与类型 5.3.3 寡头市场

1)寡头(Oligopoly) 就是两个或几个企业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按照策略互动的方式把寡头分为勾结型寡头和非勾结型寡头。
2)勾结型寡头(Collusion)就是几个企业为了减少相互竞争带来的利润损失,通过公开的或默契的方式联合起来操纵价格与产量、瓜分市场份额或制定商业决策,然后相互间分配利润的经济行为。
3)非合勾结寡头(No collusion)就是企业仅按照自己的目标行动,和其它企业没有公开或默契的合作,企业的策略互动仅仅是按其它企业的行为调整自己行为造成的。

1、寡头的特点与类型

5.3.3 寡头市场

Слайд 36

2、非勾结寡头:古诺模型 假设: 1) 市场需求曲线为: P=900-8Q; 2) 只有两个企业,瓜分全部市场产量,即:Q1+Q2=Q,相互无勾结行为,都以对方产量为自己利润最大化的前提; 3) MC=AC=100。 问题:两个寡头各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 P

2、非勾结寡头:古诺模型
假设: 1) 市场需求曲线为:
P=900-8Q;
2) 只有两个企业,瓜分全部市场产量,即:Q1+Q2=Q,相互无勾结行为,都以对方产量为自己利润最大化的前提;
3) MC=AC=100。
问题:两个寡头各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

P

1000

800

600

4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0

P=900-8Q

1)一个特例:若寡头2的产量为50,则总产量为:Q=Q1+Q2=Q1+50,从而寡头1的需求曲线为:P=900-8Q1-400=500-8Q1 ,

总收益为:

边际收益为:

解之得:

利润最大化条件:

P=500-8Q1

MR1=500-16Q1

均衡点:(25,300)

MC=AC=100

Слайд 37

2)一般地:设寡头2的产量为Q2, 则寡头1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P(Q1)=900-8(Q1+Q2),Q2既定。 从而寡头1的总收益线为: 边际收益线为: 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解之得寡头1的反应函数为: 同理可得寡头2的反应函数: Q2 100 Q1

2)一般地:设寡头2的产量为Q2,
则寡头1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P(Q1)=900-8(Q1+Q2),Q2既定。
从而寡头1的总收益线为:

边际收益线为:

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解之得寡头1的反应函数为:

同理可得寡头2的反应函数:

Q2

100 Q1

50

0

50

3)联立求解:
得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为:

寡头均衡点

寡头1的反应函数

寡头2的反应函数

E

100

Слайд 38

1)勾结:寡头的需求曲线: Q2 Q1 50 0 50 完全自由竞争线 契约线 寡头均衡点 寡头1的反应函数 寡头2的反应函数

1)勾结:寡头的需求曲线:

Q2

Q1

50

0

50

完全自由竞争线

契约线

寡头均衡点

寡头1的反应函数

寡头2的反应函数

自由竞争均衡点

3、 勾结型寡头

总收益:

边际收益:

共同利润最大化条件:

解之得:

契约线:

2)分配:(1)分配多少取决于谈判实力;
(2)一次性愽弈与重复愽弈;
 (3)双方都满意的愽弈至今不能定义或能定义但难以求解。

E

F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00
800
600
400
200

P

Q

G

G(50,500):Q1+Q2=50

P=900-8Q

MR

MC

Слайд 39

4、 勾结、非勾结与自由竟争 若两寡头完全自由竟争,则: 又 , 从而: 解之得: 即: 因两企业技术水平相同,故: 5.3.4 垄断竞争

4、 勾结、非勾结与自由竟争
若两寡头完全自由竟争,则: 又 ,
从而: 解之得: 即:
因两企业技术水平相同,故:

5.3.4 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的基本特点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和完全竞争一样也是市场
上有很多企业,进出行业比较容易,干预价格较难;但和完全竞争不同
的主要是产品有差异.例如:地段不同的商店、外观不同的PC机等。

Слайд 40

2、市场需求曲线、比例需求曲线及自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需求线。由于它们干预价格较难,所 以主要是产量竞争。 1)自需求曲线就是某厂商降价而其它厂商不降价时它面临的需求曲线,一般用d表示; 2)比例需求曲线就是某厂商降价而其他厂商以同样的幅度调整价格时它面临的需求曲线,一般用Đ 表示,以区别于市场需求曲线D。 3)自需求与比例需求曲线的关系: (1)di 比Đ平缓,表明某厂商降价而其它厂商不降时它会吸引更多的市场需求;但因为 Đ =D/n,说明该厂商降价时其它厂商也降价因此它只能按比例分到市场需求的一部分:即它和市场需求线平行

2、市场需求曲线、比例需求曲线及自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需求线。由于它们干预价格较难,所
以主要是产量竞争。
1)自需求曲线就是某厂商降价而其它厂商不降价时它面临的需求曲线,一般用d表示;
2)比例需求曲线就是某厂商降价而其他厂商以同样的幅度调整价格时它面临的需求曲线,一般用Đ 表示,以区别于市场需求曲线D。

3)自需求与比例需求曲线的关系:
(1)di 比Đ平缓,表明某厂商降价而其它厂商不降时它会吸引更多的市场需求;但因为 Đ =D/n,说明该厂商降价时其它厂商也降价因此它只能按比例分到市场需求的一部分:即它和市场需求线平行
(2)di与Đ 的交点就是垄断竞争的均衡点:是某厂商先动和其它厂商互动的接触点。
(3)当所有的厂商以同样的方式降价时di沿 Đ上下移动。

D

d1

d2

d3

A1

A2

A3

P

0

Q

Đ=D/n

Слайд 41

3、 垄断竞争市场 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 PE ≥ Min AVC; 2) mrn =MC=MR

3、 垄断竞争市场
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
PE ≥ Min AVC;
2) mrn =MC=MR
2、均衡路径:
A1→A2 →…. →AE

P

0 Q1 Q3´

QE Q4 Q2 Q

P1

P2

P3

PE

MC

AC

A1

d1

d2

dn

mr1

A3

E

Đ

mr2

MRn=mrn

A2

A4

A5

Слайд 42

4、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能部分操纵价格,所以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都是斜的,厂商短期内获得垄断利润。又由于竞争,长期中其它厂商能够进入,结果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从P下降到P´,平均收益从AR 下降到AR´,短期垄断利润消失,市场进入长期均衡。此时: 1) LMC=MR´, 2) LAC=AR´ =P´≥LMC,3)π=0 P 0

4、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能部分操纵价格,所以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都是斜的,厂商短期内获得垄断利润。又由于竞争,长期中其它厂商能够进入,结果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从P下降到P´,平均收益从AR 下降到AR´,短期垄断利润消失,市场进入长期均衡。此时:
1) LMC=MR´, 2) LAC=AR´ =P´≥LMC,3)π=0

P

0

Q

0

Q

0

Q

P

P

LAC

LMC

Đ =AR

MR


D

LMC

LAC

B

E


Đ

´=AR´

MR´


P

π

Слайд 43

第四节 四大市场比较 5.4.1 比较标准: 1、技术进步;2、理想产量与价格; 3、社会总剩余。 5.4.2 按技术进步比较 1、信息化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现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2、信息和技术作为商品有两个基本特点,即巨大的总成本和无穷小的边 际成本,因此面临效率与激励的二难选择; 3、不完全自由竞争企业有较雄厚的实力,所以更有利于技术进步与信息 发展; 4、但同时 知识产权又有二重性:进步与垄断。

第四节 四大市场比较

5.4.1 比较标准:
1、技术进步;2、理想产量与价格; 3、社会总剩余。

5.4.2 按技术进步比较
1、信息化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现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2、信息和技术作为商品有两个基本特点,即巨大的总成本和无穷小的边
际成本,因此面临效率与激励的二难选择;
3、不完全自由竞争企业有较雄厚的实力,所以更有利于技术进步与信息
发展;
4、但同时

知识产权又有二重性:进步与垄断。
Слайд 44

5.4.3 理想产量与价格 同样技术水平的企业,垄断市场的价格最高,产量最低。垄断竞争的价格比垄断市场的低,但比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高;产量比垄断市场的高,但比完全自由竞争的低。完全自由竞争的价格最低,产量最高。 P 0 Q 0 Q 0 Q P

5.4.3 理想产量与价格
同样技术水平的企业,垄断市场的价格最高,产量最低。垄断竞争的价格比垄断市场的低,但比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高;产量比垄断市场的高,但比完全自由竞争的低。完全自由竞争的价格最低,产量最高。

P

0

Q

0

Q

0

Q

P

P

MR

LAC

LMC

P=AR

LMC

Q*

P

π

LMC

LAC

LAC

mr

P=ar


Q

P=ar=mr

垄断

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

Слайд 45

5.4.4 经济总剩余: 对同样的需求曲线,垄断的经济总剩余最小,垄断竞争次之,完全自由竞争最大。 P 0 Q 0 Q 0 Q P

5.4.4 经济总剩余:
对同样的需求曲线,垄断的经济总剩余最小,垄断竞争次之,完全自由竞争最大。

P

0

Q

0

Q

0

Q

P

P

LAC

LMC

D

LMC

Q*

P

LMC

LAC

LAC

D


Q

P=ar=mr

垄断

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

D